十几年前,从钟少华先生那里,我才第一次听到“口述史学”这个陌生的词。钟少华为口述史学作过如下义界:口述史学又称作口碑史学或口头史学,是以口述史料和口述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史学,从形态上与文字史学并列,在实质上与文字为主的史学一致。口述史料是指通过口述所收集的史料,可以是录音形式,也可以是文字形式,但文字形式一定要有录音为依据。以口述史料为主编写成的历史为口述史。
钟少华认为,口述历史是受访者与历史工作者合作的产物,利用人类特有的语言,利用科技设备,双方合作谈话的录音即是口述史料,其可信度与文字史料相等,可以归入档案类别。将原录音整理成文字稿,再经研究加工,可以写成各种口述历史专著。判断口述史书可以用两个标准:一是要有原始录音,以供核对;二是要符合史学的基本原则。
从1982年开始,在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的钟少华,即采用口述历史的方法,在国内走访80岁至100岁的老人近200人,整理录音,拍摄照片。当时的主题是“中国近代人对现代化的贡献”,以自然科学界人士为主。可惜这本书现在还没有面世。不过,钟少华去年出版的口述史学书《早年留日者谈日本》(山东画报出版社),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国内的口述史学的范本。这本书的起因是钟少华1993年在日本客座研究时,深感中日间理解之困难。回国后即向早年留日前辈18人请教,将其中14人的录音整理出来成为此书。这本书是田野作业和书斋作业相结合的产物,采用的是国际通用规范程序。
钟少华在日本客座研究的结果是《人类知识的新工具——中日近代百科全书研究》(北京图书馆出版社)。今年,他的一本论文和散文合集《进取集》,将由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。此书名为“进取”,钟少华解释,是父亲在学术上的进取精神指导了他,至于母亲则是在做人上的宽容精神教育了他。